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全部文章/ 正文

比亚迪f3油耗三明有个消失的古村,不少人慕名前来越野度假!这几年发现了……-三明日报

作者: admin  发布: 2015-12-17 分类:全部文章 阅读: 652次

三明有个消失的古村,不少人慕名前来越野度假!这几年发现了……-三明日报


广平,大田的“北大门”,现在正在打造成三明市区的“南花园”。
花园里有一颗绿色明珠——北洋崎,这里山清水秀,森林茂密,藏着无数奇花异草,还有一片野茶园。

▲石壁见证消失的古村。
深山消失的古村
教师节这天,随同三明市茶叶站教授级高级农艺师杜起洪站长及大田县茶叶局技术人员前往广平北洋崎探访野茶园。
车到大吉村,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郭碧芳早在等候,村后穿过茫茫绿海有座大山,就是北洋崎,最高峰海拔1304米。山上有生态公益林9000多亩,其中原始森林5000多亩,植被覆盖率100%,这里溪涧十里,古木苍天,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远近闻名的“天然氧吧”,是户外运动人士向往的避暑胜地和养生天堂。近些年,不少人慕名来此越野度假。去年郭碧芳与村干部连续17天带着村民上山架桥修路,让北洋崎有了“绿道”。
绕过村后竹林,沿清澈小溪而上,瀑布在巨石间流银泻玉,苔藓在树石上作画,幽篁、古树下平地边可见用大石头垒砌的石壁,四四方方,似乎是作坊。郭碧芳说,山上有古窑洞、炼铁遗址、古水田遗址,这是一个消失的古村落,有一段凄婉的传说。相传,北洋崎曾有百家千号人,分别姓张、姓姜,有一回来帮工的觉得东家招待不周,就说:“张对姜外人误听为‘张’,好坏不出乡”,官方认为这是乱伦,就派兵灭了村子,只有其中一位孕妇,因不能一刀杀两命,就放了她,女子到了东西坑,也就是大吉村、西园这一带。

▲北洋崎野生茶保护区共有毛茶树300多棵。
绿野仙踪藏野茶
沿山而上,可听溪水吟唱,可照深潭明镜,可入林间采红菇,惊喜不断。一道长长的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万州人才网,落差近百米,这就是著名的铜锣瀑布。上山峦,过松林,前边有分岔,沿小沟往下是台阶瀑布,可以回村,往前是一道长沟先登死士。郭碧芳说,北洋崎原名八洋崎,据说有八条溪,有上北洋崎、下北洋崎、上坪水、下坪水等。沟边是平地,长着野茶树,挂了“北洋崎野生茶”的牌子。峡谷深处更似绿野仙踪,藤树浑身绿衣扎入沃土,指向天空,令人称奇。林中也有不少垒砌的石壁。林中高处有块“山米石”。相传住在北洋崎的百姓都不用耕种,大家都相安无事,全村百姓都靠出米石源源不断出米生活,后来村庄消失后就再也不出米了。
出米石下方是一片小盆地,正是“北洋崎野生茶保护区”(确切说应属荒野茶)。这里海拔1167.9米,东经117°41′16″头头是道造句,北纬26°6′29″,茶园大概有10亩左右,开阔地,东北向西南分布,下层杂草丛生邓森山,整片有46棵茶树,近路边的几棵叶片酷像毛蟹品种。就近一棵为三分枝,东南方向生长,主干径粗12厘米,三分枝的直径分别为中8.5厘米,西南6.8厘米,东北5.5厘米;树高2米,树冠倾斜生长,东南向树幅4.3米,西南向树幅5米。干上结着青苔,枝头上结着小桔子大小的茶籽。有一棵因积水今年刚枯死的老茶树,茎部直径11.3厘米,茎部锯下可见年轮在36~40之间,年龄并不大,应属栽培后的抛荒茶。

▲三元区中村乡前村村民陈佳德(左)向大田县广平镇大吉村村支书郭碧芳讲述老茶往事。这茶是客家人种的
这时,一位50多岁的老农背着个篓来了。他是三元区中村乡前村村民陈佳德,来采红菇。老陈说,这些茶是我们前村人种的种茶。
老陈说,我们陈家是上杭客家人,开始是来这一带种蓝靛,种蓝靛要肥料,就垒起石壁做平台,将树枝在那烧了做肥料,但种了一年两年(一、二、三茬)土壤就不能再种了,只好改种茶。那些巨石围着的池子就是烧肥或加工染靛用的。
陈家迁来这一带近二十代了。陈佳德的父亲叫陈永隆女攻男受,曾是前村老支书,早年曾带他到北洋崎采茶。当时,茶叶队上山来除草,用土肥。他爷爷陈前芳也是制茶师傅。当时揉茶师傅不用手揉,而是用脚揉。解放前这茶出口换光洋。茶除了卖一部分到莘口,多数到贡川。
陈佳德说,三明的茶叶老专家陈照年对前村的茶叶比较了解,曾来指导生产。

▲这棵今年刚枯死的茶树,年轮在36~ 40之间。
老专家曾在这一带剪穗育苗
陈照年,今年74岁。他1962年毕业于龙岩高级农业学校果茶专业,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当时的三明市(小市)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八十年代中后期先后调任市茶叶公司经理、三明市茶叶站副站长,市茶树良种繁育试验场场长,2003年退休。
从北洋崎下山后,记者采访了老陈阿伦雷乃。老陈说,他1963年至1970年在前村蹲点,做剪穗扦插推广工作。前村有陈、刘两个姓的客家人,来自上杭的南洋,其他小姓是当地人刘伯姬。
上世纪六十年代,三明全市陆续办起了10多个国营农场种茶。刚开始,陈照年在前村剪村边老茶园的枝条育苗,提供给周边农场。
村民刘星顺老人见了就对陈照年说:“小陈,你这样剪苗种就像倒尿壶一样,会活?”当时村民种茶还是压条分株种植,不是扦插。
陈照年却很自信,他用脸盆装黄土剪苗育种,晚上放到外面,白天收进来,就这样经过20多天,长出嫩芽。他拿去给老刘看:您瞧,长出根来了。老刘这才信了:你真行,我带你去山上剪苗。于是陈照年就跟老刘到前村的茶场野猪坑剪穗育苗,再发动妇女组成耕山队上山种茶。
野猪坑一带有石头垒起的一层层等高茶园尘与雪,很漂亮,茶畦面很宽。陈照年就问这之前的茶是谁种的老刘说:“不懂得,我祖父之前就有了。我6岁跟祖父来这里采茶。树很高赵晗煎熬,我采不到。”
陈照年推断这些茶树可能至少种了300年。老刘这一家来了9代人了。据说,汀州人逃难出来,跑到野猪坑脚下的各盂坑开基,没有生活来源,先种蓝靛染麻卖。为了生活,在周边种茶,越种越多。上世纪五十年代客家人搬到前村住,还以茶为生。冉少平这里加工的据说是红边茶,政府收购后调去南洋卖。比亚迪f3油耗
陈照年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茶叶村。农业学大寨时,还去市里汇演。唱的歌是自编的:“高高的野茶,绿绿的坡,开山辟岭改山河……”“一片茶叶一片心,我送茶叶上北京……”词作者是当时的中村教师陈镇金,后来任三元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上世纪六十年代,陈照年曾带这茶叶到广东英德茶厂等厂,发现与凤凰水仙相似。

▲北洋崎溪涧十里,是生态乐园,避暑胜地。
北洋崎老茶回甘强劲
陈照年说,前村的茶好,前几年红茶热,松阳人还采了去做绝色太监,一公斤卖2000元。
他还记得,当年刘星顺老人已86-87岁,夫妻同龄。他们也是天天一壶茶,放在后锅,喝一碗倒一碗。前村是长寿村,不少老人100多岁。他认为这种无污染的有机茶喝了能益寿延年。
去年老陈还回前村看老茶,拜访老友。前村的老大队长刘洪彪,今年92岁,他每天还种菜、挑肥,菜挑到市场卖。他的养生秘诀是喝浓茶,每天一早泡一杯,太浓就放点冰糖喝下。好几年都没感冒,也没生病。
大吉村村支书郭碧芳说,北洋崎一带的老茶树总数有300多棵,前些年我们管理了这片野茶,一年可以采收100公斤茶青。所制茶叶泡出的茶汤口感甜润,微苦微涩,短暂苦涩后回甘强劲。
大吉村民姓邱、姓邓,人口才300多,在这已数百年。大吉村邓氏宗祠有一个小牌子“上至高曾始祖,下及玄云寺孙南阳堂上日享历代宗亲香座”,邓氏是从沙县湖源迁来的。
(三明日报记者 王长达 /文
通讯员 温欣孝 /图)

来源:三明日报
本期编辑:凌峰 文点

« 上一篇 下一篇 »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标签: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