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全部文章/ 正文

芸豆中毒【视频】第三届“伯鸿书香奖”颁奖典礼在中华书局举行,一同倾听获奖者的故事……-桐乡发布

作者: admin  发布: 2020-02-24 分类:全部文章 阅读: 642次

【视频】第三届“伯鸿书香奖”颁奖典礼在中华书局举行,一同倾听获奖者的故事……-桐乡发布


2018年4月22日上午,伴随着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三年级同学们《秦风?无衣》《周南?螽斯》的琅琅书声,第三届“伯鸿书香奖”颁奖典礼正式开始。
第三届“伯鸿书香奖”,由中华书局、桐乡市人民政府发起,联合人民网、中华读书报、图书馆报共同主办,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中版传播有限公司、《出版人》杂志参与协办。“伯鸿”,来自中华书局的创始人陆费逵的字。本届“伯鸿书香奖”于2017年4月23日正式启动,包括“组织奖”“个人奖”“阅读奖”和“阅读《诗经》十种经典书单”等四项评选活动。
杨牧之、祁德树、袁越伦、李岩、盛勇军、张琳、茅院生、伍旭升、苏建科、祝晓风、王洪波、徐俊、周清华等出席。
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首先致辞。他感谢了共同发起单位桐乡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引用了陆费逵的话:“我们书业虽然是较小的行业,但是与国家社会的关系,却比任何行业为大。”他接着指出:“中华书局作为具有百年光辉历史的传统文化出版重镇,历经百年而不衰的原因,正在于这份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使全民享受到阅读的福利,让书香浸染进千家万户,是中华书局坚持不懈的追求。”最后,徐俊总经理总结:“今后,中华书局将继续做好‘伯鸿书香奖’的相关工作,每一位中华人,都将继续以专一、强毅、向前的精神,开拓进取,不懈奋斗,多出精品,让‘中华’品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面旗帜!”

徐俊致辞
桐乡市委书记盛勇军说:“今天,文化建设已然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和崇高使命,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诚如徐俊总经理所言‘我们要倡导经典阅读和有价值的阅读’,值得骄傲的是,‘伯鸿书香奖’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弘扬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动全民阅读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斗界天尊,我们桐乡能够参与这样的盛举,深感荣幸。”

盛勇军致辞
第三届“伯鸿书香奖”评委会主任杨牧之先生指出了伯鸿书香奖的重要意义:“‘伯鸿书香奖’是一项面向大众、普及经典古籍的阅读公益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大家更多的去了解古籍经典图书。在碎片化阅读已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今天,能够倡导去阅读经典古籍,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非常不容易、但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更对伯鸿书香奖的未来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我们希望同大家一起努力,加大宣传力度,把‘伯鸿书香奖’推广开来,切实形成一个品牌活动,让更多的人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杨牧之致辞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李岩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已成为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阅读是人们汲取知识、获取智慧的基本方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我们要点亮中国梦,需要用阅读打牢国家文化根基冰山奶爸,用阅读造就民族心灵高地,用阅读提升人民精神气质。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与我们相伴一生。”

李岩致辞
接下来,主持人朗声宣布了各奖项获奖者的名单,获奖者在掌声中,依次上台领奖。
颁奖过程中,“组织奖”正式奖获得者——周飞农家书屋的故事豫联吧,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周飞是山东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西草坡村的一名残疾青年,因急性脊髓炎导致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他被禁锢在病床之上林萧肃,书籍成了他的精神支柱,通过写信求助,得到很多好心人的捐书。经过努力,他创建起全省首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公益书屋——周飞农家书屋。他用心整理书籍,管理书屋,使书屋成为当地农民的精神家园夺命高楼。书屋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身边的图书馆”。

徐俊、盛勇军为深圳尚书吧和周飞农家书屋颁奖
周飞在获奖感言上说,一定要让书屋继续办下去,一定要让更多的人读到书。质朴的话语和坚定的神情,令参会的领导、嘉宾、读者动容,大家的掌声经久不息。颁奖嘉宾盛勇军书记和徐俊总经理握着周飞的手久久不曾松开,不断鼓励他要坚持办好书屋。
接下来,请欣赏我们为“组织奖”与“个人奖”正式奖获得者拍摄的短视频,让我们一起从视频中,感受他们对阅读的满腔热情与全心付出。

第三届“伯鸿书香奖·个人奖”正式奖获得者——刘冬颖

第三届“伯鸿书香奖·组织奖”正式奖获得者——深圳尚书吧

第三届“伯鸿书香奖·组织奖”正式奖获得者——周飞农家书屋
欣赏完视频后,我们再通过下面的文章来认识几位获奖者。他们的故事,诠释了阅读的美好;他们关于书的这份情怀,婉约,深沉,动人。


第三届“伯鸿书香奖·个人奖”获得者——刘冬颖
与这位“淑女”相伴终生
刘冬颖 | 文
《诗经》影响我的人生方向
《诗经》这本书,对大家来说是一部古代经典;对我来说,是人生历程,这本书陪伴我走过了青春最美的时光。中学时代学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我对《诗经》的最初印象。大学本科的时候,听别的学校的同学说他们有个老师特别有才,会唱诵古诗词,我就跟着同学去听讲。那一堂课,老师恰好讲到《诗经》,激情处,唱了起来:
彼黍离离八十八打一字,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王风》中的《黍离》篇。那是1994 年,《诗经》第一次从书本上站起来,走近我。我就是在那一刻决定要报考这位老师的研究生。头悬梁锥刺股地背英语单词背到头晕脑胀时,能安慰我、鼓励我的,正是《诗经》中那些清丽优雅的句子。后来我如愿考取了硕士研究生,硕士论文就是关于《诗经》的。可以说,《诗经》影响了我的人生方向。
后来读博士、做博士后,我的研究课题也都选择了《诗经》。我还写了几本与《诗经》有关的书。现在每年春天的《古代汉语》课上,我都给学生讲《诗经》,还教学生吟唱《诗经》幸运魔剑士。100 多个年轻的声音一起吟唱《关雎》《静女》《月出》《木瓜》时,音符伴和下的诗句也格外动人。
从听到我的硕士导师在课堂上吟唱《诗经》,到今天,我在课堂上为我的学生讲述《诗经》的种种精彩,与他们一起唱诵,二十年过去了。我与《诗经》,要白头到老了。

2017年12月龙江书院“冬颖老师《诗经》公开课”
还原《诗经》的礼乐教化功能
《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古代的孩子入学后都要学习它。孔子在教导自己的儿子孔鲤时就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汉代人更是把它抬成“五经”之首,设立博士官。两千多年来,《诗经》一直是儒家的经典教材,一度还曾是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可以说,《诗经》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又经过了历史上无数精彩心灵的熔铸而变得更加丰富、博大。所以,亲近《诗经》、了解《诗经》也就成为了今天的我们溯源中华文明的一条必经之路。
但如何把古老的《诗经》用一种大众能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是我一直努力探求、深深思索的。
我想傻根进城,一定要还原《诗经》时代诗歌的礼乐教化功能。
《诗经》是诗歌、音乐、礼仪、舞蹈几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礼记·乐记》云:“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墨子·公孟篇》也言:“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诗经》离我们现在很遥远,文字也有些难懂。其实,在远古时代,《诗经》里任何一句诗向华波,都与现在周杰伦的《青花瓷》和汪峰的《春天里》一样,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当时人看来,诗歌和音乐对社会风气、对人的道德修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把唱诵《诗经》、欣赏《诗经》礼乐表演当作修养身心、端正行为的重要人生课程。所以,特别强调《诗经》的礼乐教化功能。
《诗经》时代的中国古人就在正月吉日,举行乡饮酒礼,由乡大夫作主人设宴,宴请国中贤者,本乡中德高望重之人陪饮。宴席之上,吟唱、演奏18 首《诗经》中的乐歌,以彰显尊老尚贤、崇敬礼乐之义。这种礼俗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着,歌吟《诗经》的传统也历朝不衰。但因为历史变迁,《诗经》时代的吟唱曲调在战国时代即已失传。汉代歌吟《诗经》的曲调,晋以后又无传者。汉朝末年,曹操平定刘表,得汉朝雅乐郎杜夔,请他传授古乐。杜夔已年老,只记得《鹿鸣》《驺虞》《文王》《伐檀》等四篇的唱法。
尽管《诗经》时代的乐调没有流传下来,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都有新编的《诗经》吟唱音乐流传。现存传世古乐谱中,以宋代赵彦肃所传唐开元年间“乡饮酒礼”仪式中所用的“风雅十二诗谱”最早。此谱原载宋朝朱熹的《仪礼经传通解》一书中,宋末元初人熊朋来的《瑟谱》亦有转录,两者大同小异,可能各有所本。明清时期的《魏氏乐谱》等乐谱书籍中,亦散见《诗经》的吟唱曲谱。
我们今天所见的《诗经》中的诗句,本来就是配乐的唱词,所以今天的人走近《诗经》,也要把握音乐这个重要的维度,还原《诗经》这部经典的礼乐教化功能。
为《诗经》插上网络的翅膀
文献,只有进入传播的领域,才具有文化的意义。
现代社会如何传承“《诗》教”,我想,音乐的方式、网络的载体,是一条最好的道路。
在我作为负责人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建立的新媒体平台“风雅弦歌”上,推广了多篇《诗经》朗读正音、注释、赏析和《诗经》吟唱、吟诵作品。因为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全国各地很多朋友都加入到《诗经》朗读、唱诵中来,在“风雅弦歌”微信平台上分享自己赏析、唱诵《诗经》的作品,带动了更多爱《诗》人关注。
我每次提到《诗经》,如果需要用代词来指代的话,总是用“ 她”,“女”字旁的她。因为我觉得《诗经》这本书本身就像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窈窕淑女”,在优雅的言辞与充满善意的举止间就能带给周围的人如沐春风般的感觉,不自觉地受到她的影响,愿意与这位“淑女”交往,进而,愿意与这位“ 淑女”相伴终生。我希望也祝福更多的朋友能与《诗经》礼乐为伴,在现代社会传承“《诗》教”,唱出《诗经》之美!


第三届“伯鸿书香奖·组织奖”获得者——深圳尚书吧
深圳有间尚书吧姚峥华 | 文
他们,曾经是天涯网站“闲闲书话”的书友,因书聚到了一起。见面免不了谈论书与书店,梦想下血脉偾张风月绝响。直到有一天,有人提议,何不如把梦想变为现实?于是,一帮书生行动起来,“乌托邦”地筑立起一个爱书者据点,以“独立书店”和“咖啡、茶、红酒、简餐”为组合,以古籍、旧书、专题书籍为流转,以专题书展、文化艺术活动为支撑,一春浮梦在书生意气中绽放出诱人的绮丽暗香。
那是2006 年11 月。深圳市中心的中心书城还人烟寂寥,南区东头一隅,有了一间“尚書BAR”,年轻的店主们一脸无邪地忙活着,不问现实与未来。现在想来,真的要感谢这份不顾后果的冲动,如果没有他们各尽本份的坚持,就没有现在依然坚守的尚书吧。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春一秋,物故者新。文白、马刀、扫红、D4、水月、包子、永红、邯郸学步集,以及后进的新鲜“血液”陈桂……一个个鲜活的ID,前赴后继,以书接力,初衷不改。11 年间,“中国独立书店创新奖”“伯鸿书香奖·组织奖”“深圳最美小书店”……尚书吧霍然长成了青葱少年,风度翩跹。
是的,要说尚书吧,必须先从尚书吧这群书友说起。
文白,尚书吧最老的“店主”,至创建起,“挂职”至今。任花开花落,自闲庭信步。他更合适罩上民国长衫,背手走路,目不斜视,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作态。他是老板,店里的账本却与他无关,戴着近视眼镜的他,没有耐心看完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gvgnp,只懂书的文科生又怎能读懂收支与平衡? 碰到书价打折,买单免单之类琐事,他登时红了脸,恨不得脱身逃跑,或是变身为鸵鸟,把事情交由时间解决。惟有夜里老友把盏言欢,他才回归常态,那个神采飞扬,啧啧。可他是个爱书懂书的主,哪些书值得珍藏,哪些人喜欢哪路数的书,都逃不过他秃鹫般的眼。也对,没有半点儿道行,想在江湖上混,哼。
马刀,他是吧主,是CEO,是苏轼弟子,是红酒专家,更重要的是大家的朋友。总之,角色无时无刻不在变换,很多话,就不能信口说出,比如下午谁来过了,昨天谁说了什么…… 他无法像尚书吧之前的书友聚会上,表情轻松地听着、笑着、说着;无法再穿着怪诞的唐装,云端般走下来,甩手掏出雪茄盒子嘣地弹开,有点鬼灵精怪又有点英伦做派地耍酷;当然更不可能端着酒杯吟着“ 醉中有归路,空杯亦常持”…… 他静寞了。曾几何时,夜黑风高,狐朋狗友各自散去,留下一地酒瓶子碎瓜子壳子花生皮子。暗淡灯光下,一个人默默地收拾残局,是马刀。马刀离开后,据说很多女粉伤心欲绝,夜幕下沙发边一杯杯为等他而上的绿茶,因此凉了……
扫红,没有一个人,温婉如她,聪明如她,也决绝如她。尚书吧里的同事,她个个相好。马刀是老板,她是老板娘,便有“ 两口子”的歧义,芸豆中毒她受之坦然。每天,照例一袭改良的旗袍,清爽的,素雅的,悄然来去。她靠自己一步步从家乡小镇走到大都市,繁华见惯,难能地懂得回归书本,转换成文字,保持内在的一丝纯净和从容。尚书吧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流于她笔端的是剪去枝节的片段。她擅长于化名勾勒,也拿手场景刻画,甚至以假设冒犯真实…… 笔下一枝花,红了尚书吧,也红了“ 扫红”。很多人奔她而来。然而,某个时间节点上,她拂尘而去,一步不回头。如果不是《尚书吧故事》《坐店翻书》两书还在热销,天地间已然没了扫红的痕迹。她像是历史文物,存在过,展现过,耀眼过。
D4 的确是帅小伙王培廷,他总沉静地盯着电脑屏幕。那是他的工作——管理尚书吧的二手书和网上书店,进书、为书定价,售书。因此练就了一双“ 毒眼”,茫茫书海中,稍一撒网,便能罩住“活鱼”。据说他自己曾在某英文旧书网上低价淘到一本张爱玲的签名本,品相完好,惹得“张爱玲亲人加男友”的陈子善教授心痒无比。后来D4 在圣地西藏艳遇了现在的太太,于杭州西湖边过起了小日子,蜜般幸福。
水月,堪称“劳动模范”,有着至今耳熟能详的丰功伟绩——凭一己之力把尚书吧的营业执照跑了下来,又周旋于工商、税务、劳动、保险、消防、检疫各诸多繁杂部门间。早上十点书吧大门准时由她打开,晚上六点后还能看到她忙进忙出的身影。离开后,水月姑娘凭着与“书”相遇的情缘,到更适合的平台展现自己的风采。
……
灯影如画,李蕴桥人影如戏,岁月的故事总是淡远相致延绵不断,如此,尚书吧的幕布合上又拉开。
坚守,愈发成了一个凸显分量的词,义无返顾的后来者更被涂抹上了一层壮烈的色彩。“尚書BAR”,这个由著名平面设计师韩家英设计的LOGO,屹立在中心书城东南端,日渐成了一个文化地标,很多人不辞辛苦远道而来。
更多的人,不遗余力地为这间书吧的成长助力加持。
尚书吧有一种珍贵的店藏——题名本。至今我不知道尚书吧攒了多少本名人墨客的题名本或(或叫签到本),仅凭偶尔翻阅,见过挥毫题辞的便有甘阳、沈津、扬之水、吕敬人、宁成春、陈子善、陈冠中、江晓原、初安民、李辉、钟芳玲、李长声、止庵、张大春、杨照、马家辉、小宝、阿来、陆灏、狄马等等。少说也有上千号人。一笔一墨间,寒梅幽香,灵石清癯,一种情怀亘远绵长。
裁剪零零的片段,总是为文字点灯的。
再且看那些沙龙讲座文人雅集——版本目录学家沈津的《古籍收藏漫谈》,现代文学作家陈子善的《漫谈文学书刊收藏及研究》,书籍设计大师宁成春的《漫谈书衣设计与鉴藏》、学者止庵、旅日作家李长声的《书中日月好纸间声声慢》,香港作家陈冠中的《我的文学创作经验》……初略估算,得有上百场,如果说这是尚书吧正儿八经举办的,那么,各路专家、学者、小说家、翻译家、出版家、版本学家、画家、艺术家、收藏家到访而闲话般的文化聚聊,则不计其数无法估算。我有限几次出没尚书吧,就见过林少华老师讲村上春树,李辉老师谈萧红,韦力老师分享古书收藏,初安民先生话《印刻》杂志……

尚书吧文化讲座
它还是一帮“重症嗜书狂”的活动平台——参与策划的2016 年秋季旧书收藏拍卖会,是深圳首次举办的旧书专场大型拍卖会,共上拍88件(组)拍品,包括旧书、报刊、连环画、藏书票等多个品种,最终拍卖成交59 件,成交率67%。还有,2015 年古旧书收藏专业委员会在尚书吧成立,此后每年的十一月,深圳古旧书收藏爱好者联展依期举行……
镇店之书呢? 很多人为之好奇。我也不例外,问文白,他扭捏一句,尚书吧卖书不藏书啊。接着,又扭捏一句,藏书只要价格合适也会卖的。
当然,好书有的是:中华书局旧版(1959 年-1977 年陆续出版发行)《二十四史》全241 册以及《清史稿》48 册;中华书局1990 年版《清人书目题跋丛刊》10 种精装全11 册;商务印书馆1973 年版《古代社会》全10 册,16 开,线装;民国时期《合众图书馆丛书》,合众图书馆编印,线装2辑,15 种17 册……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攸然十一载,凿山便作室升龙凤凰城,凭树即为楹,金埒荷殊荣。尚书吧门口的木椅,日影斑驳下多了岁月的履痕。我不禁遥想,只等云山缥缈,笺纸泛黄,书吧深处的那一处处凝伫,依旧是书生少年不羁的梦。门前端坐的依旧还是老文白,闲步踱来的依旧还是马刀、扫红、D、水月、包子、邯郸学步集……
该多好。


第三届“伯鸿书香奖·组织奖”获得者——周飞农家书屋轮椅上的农家书屋
高峰 | 文
周飞是山东日照的一名残疾青年。他因病导致高位截瘫(身体三分之二的部分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青年,却建起山东省首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公益书屋——“周飞农家书屋”。
周飞的农家书屋,就是他的家。作为“周飞农家书屋”的创建者和管理员,他在家人的帮助下管理着一万多册书籍,有11 多年的阅读推广经验。
书屋在村里建立后,就迎来了许多借书的中小学生,他们高高兴兴地把书借回家后,没想到,很快就有几个学生在家长的逼迫下把刚借走的书还了回来,有的甚至是家长直接把书拿过来的。于是,他就问家长为什么不让孩子看课外书呢?还书的家长就说,现在孩子正在上学,只要把课本看好了就行,不能看这些无用的书,浪费脑子。再说,人家考试只考课本上有的,绝对不会考这些“闲书”上的东西……
这样的情况,让周飞始料未及。他觉得,即使和村民说一千句读书的好处,也不如自己做出成绩给他们看更有说服力。于是,他就开始行动起来,首先自己每天认真阅读书屋内的书籍,每当读完一本书,他还会写读后感尝试在报刊发表,把发表文章的样报放在书屋里。参加各种征文活动的获奖证书和奖杯,他也会放在书屋的书橱里让村民看到。用这些东西,向他们证明读书是有用的。尤其是当他出版了一本自传体书籍《轮椅上的飞翔》,在北京开了新书发布会,更是在乡亲们中引起了轰动。
一时间,他成了家长口中让孩子学习的榜样。村民对于孩子来书屋看书完全放开了,有的家长甚至主动向他请教,怎样让孩子写好作文呢。他就笑着跟家长说,写作的秘诀都在书中,需要自己通过阅读去寻找。后来,村里一个经常来书屋看书的小学生写的一篇作文,被老师推荐到本市的报刊上发表了,他就把这张报刊贴在书橱上,让每一个借书的学生都能看到。
他还用请进来的方式进行阅读推广。在他所在的日照市,书屋经媒体广泛宣传而广为人知,有许多日照本地高校大学生社团、组织会主动联系他,希望到书屋交流,他都不会拒绝。他们一起谈论喜欢的书籍,品评某个作家,其乐融融。
另外,他还主动给读者推荐书籍。当读者推门进入书屋,面对10多个书橱的书籍,会产生无从选择的困惑,这时就需要图书管理员出面协助推荐。而只有充分了解面前读者的情况下,才能完成精准推荐书籍的任务。当种植果树的农民到书屋,他就推荐果树管理类的书籍;当抱着小孩的年轻妈妈到书屋来,他就会主动给她推荐新生儿养育的书籍……
他的事迹,不仅感动了当地人,被电视台拍成专题片,而且让海外华侨为之感动,马来西亚华侨作家、书法家姚拓先生在临终前,坐在病床上专为周飞写了一幅“墨宝”:“周飞农家书屋让书香四溢新农村”。他先后被评为“大爱岚山义务宣传标兵”“感动日照十大人物”(提名奖),入选“山东好人榜”西辽帝国,2011 年获“我与新农村建设”全国农民读书征文活动一等奖,2012 年获得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称号。
周飞说,他希望把书屋办得越来越好,希望更多的乡亲爱上读书。正如《中国新闻出版报》编委冯文礼到“ 周飞农家书屋”采访时的留言:“一个人感染着一群人,一群人感动着一个时代,这就是周飞的力量。”
附:第三届伯鸿书香奖获奖名单
第三届伯鸿书香奖·组织奖
正式奖(2名。每名奖励奖金30000元,价值10000元的中华书局版图书)
深圳尚书吧
深圳尚书吧是深圳一些书友共同策划建立的一个爱书者的据点,以“书店”和“咖啡酒吧”的组合模式为格局。经营深圳古旧书店,举办古籍、善本、经典出版物、二手旧书、精选书籍、主题杂志等等展销、收藏、交流活动。通过书籍的传播,让更多的人加入阅读的队伍,渲染城市的阅读氛围。更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活动,如大型学术文化讲座,藏书展览系列活动,小型书友分享会、读书会、交流会等,用一间书店的微薄力量,为推广全民阅读、推动全民阅读做出很大的努力,创建温暖的阅读平台,坚守着书店存在的意义,点亮了阅读的城市之光欲情惊潮。
周飞农家书屋
周飞是山东日照市东港区后村镇西草坡村的一名残疾青年,因急性脊髓炎导致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他被禁锢在病床之上,书籍成了他的精神支柱,通过写信求助,得到很多好心人的捐书。经过努力,他创建起全省首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公益书屋——周飞农家书屋。他用心整理书籍,管理书屋,使书屋成为当地农民的精神家园。书屋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身边的图书馆”。2008年,周飞获得“感动日照十佳人物”提名奖;2009年宋末三杰,获得山东省“十佳”农家书屋管理员称号;2012年,获得“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称号。
提名奖(3名,空缺1名。每名奖励奖金10000元,价值10000元的中华书局版图书)
成都阅读协会
成都阅读协会成立于2015年11月,是由成都市文广新局主管,成都图书馆主办,经成都市民政局登记,具有社团法人地位的社会团体。由知名作家米瑞蓉担任会长。协会由成都的阅读爱好者、作家、学者、阅读专家、图书馆员、优秀团体企业家、出版社、书店、新闻媒体、公益事业的文化志愿者等,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是一个学习开放、资源共享、价值分享、服务大众的文化与资源交流平台。以全方位、多领域、大视角、多层次地推进全民阅读,为社会大众提供阅读服务,提升全民阅读质量,推动成都阅读文化发展,促进城市文明进步为目的。以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推介成都文化,提高成都市民阅读水平为宗旨德兴人论坛。 截至目前,协会共发展会员300余人,组织和参加各类活动50余场次,覆盖现场群众3000多人次,现场直播参与近万人次。
解放日报《读书周刊》
解放日报《读书周刊》于2016年创办,每周六刊出,共三版。一版为新书作者专访,二版为书评,三版为读书会精编舞泡网。由顾学文主持。精心策划选题,将新书与社会热点相结合,既营造静心读书的文化氛围,又保有对社会人文关怀的温度,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读书周刊》与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合作推出“解放书单”项目,组织专家评委,遵循“价值、高度、前沿”的取向,每季以四个整版的体量,以作者对话、学者评论、专题解读等多种方式,重点推荐十本优秀图书。《读书周刊》还创办了每月一期的线下活动——上观读书会,每期读书会现场观众约100至150人,其社会影响日益显现。
北京大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大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专业阅读推广公司,旨在为城市全民阅读和个人阅读提供解决方案,提升城市全民阅读推广效能。自成立以来,为多地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包括顶层设计、品牌推广、活动策划和执行、阅读推广活动数据收集工具等,受到普遍认可。策划发动的“阅读+我”行动计划,激发了全社会“读好书、好读书、善读书”的内在动力;执行的“2017北京阅读马拉松”活动,有力推广阅读,引起媒体广泛报道和传播;策划并发起阅读家社区流动书展暨书香北京系列评选的巡讲蓝瞳的诱惑,将流动图书车以标准化的服务、模块化的流程送入社区,与阅读活动一同改善社区的阅读氛围。
第三届伯鸿书香奖·个人奖
正式奖(1名。奖励奖金20000元,价值10000元的中华书局版图书)
刘冬颖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从事《诗经》研究、普及二十余年。以“普及歌诗传统,传播国学经典”为己任,致力于公益推广、普及《诗经》。刘老师承袭传统的《诗经》吟诵、吟唱方法,并创造性地利用网络新媒体将《诗经》朗读正音及吟唱吟诵最大化传播。因传播古诗词吟唱、推广中国精神,做出突出贡献,入选“全国百名优秀社科普及专家”、2017“中国十大读书人物”、黑龙江省“全民阅读突出贡献人物”、黑龙江省首批“十佳阅读推广人”、黑龙江省“高校教师年度人物”。
提名奖(2名,空缺1名。每名奖励奖金5000元,价值5000元的中华书局版图书)
贺 超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阅读推广人。2004年开始做读书节目以及文化阅读推广至今,担任北京市读书形象大使,先后荣获华文领读者年度提名奖、伯鸿书香奖提名奖;入选北京市出版百人工程。2013年以来,孵化多项公益阅读活动深入社区。2017年打造全国首个共享图书项目“沐沐”,落户西城区广内街道,让家庭的图书流动起来。2017年通过甲骨文·悦读空间,在广内社区策划执行280多场活动,解决社区阅读一公里的问题,也在逐步改变社区文化生活的风貌。工作之余,坚持通过自媒体公号“贺超叔叔讲故事”向3到10岁孩子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通过“超爱阅读”公号向成人读者推荐好书。
吴 波
广州日报社资深记者,被广州市委聘任为“全民阅读推广大使”。从事全民阅读推广十余年,与国内评论家、作家有着良好的互动,以“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和文明风尚为目标,创新工作方式、深入基层服务,为促进全民阅读活动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包括:发起影响全国的中国图书势力榜年度好书评奖活动,每周组织阅读会,专访国内著名作家,策划职场阅读活动,策划蚁族话题,推广网络文学阅读等。
第三届伯鸿书香奖·阅读奖
阅读《诗经》征文获奖者(21名,每名奖励奖金2000元,价值1000元的中华书局版图书)
1.《诗经》时代的夜晚(作者:边建松)
2. 此艾绵绵(作者:黄天骄)
3.《诗经》里的“女曰士曰”(作者:刘新宁)
4.做人的规矩(作者:李 永)
5.诗里诗外忆童年(作者:张德斌)
6.一场狩猎,千载风流(作者:李瑞振)
7.采采卷耳,不盈顷筐(作者:刘姗珊)
8.清浅读《诗》(作者:童县城)
9.从几个意象品读《棠棣》的深沉诗意(作者:王 新)
10.以《诗经》探《论语·乡党》篇“色斯举矣”章章旨(作者:纪圣婴)
11.更向《诗》中觅君子(作者:张亚凤)
12.诗情动人心,诗教润无言(作者:萧 萧)
13.阅读《诗经》(作者:杨 蓉)
14.我们如何面对世界中的无助和忧伤?——《诗经》的魅力及其人生启迪(作者:李宪堂)
15.父亲教我读《诗经》(作者:施燕祖)
16.《诗经》中的政治智慧(作者:舒兴庆)
17.《诗经》粹美化精神(作者:王少帅)
18.关雎——《诗经》绘本的那些事(作者:赵 双)
19.人生自是有情痴(作者:邓诗琪)
20.我的《诗经》记忆(作者:甘正气)
21.自在南国佳山水——读《周南·汉广》(作者:王朝鑫)
阅读《诗经》十种经典书单(排名不分先后):
1.《诗经今注》,高亨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诗集传》,[宋] 朱熹集注,赵长征点校,中华书局
3.《诗经注析》(上下册),程俊英、蒋见元著,中华书局
4.《诗经译注》(国民阅读经典),周振甫注,中华书局
5.《毛诗正义》(全三册),李学勤主编,龚抗云等整理,北京大学出版社
6.《诗经原始》,[清] 方玉润著,李先耕注,中华书局
7.《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撰,吴格点校,中华书局
8.《诗经词典》(修订本),向熹编著,商务印书馆
9.《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中华书局
10.《诗经诠释》,屈万里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来自中华书局官微
为文学的力量——

« 上一篇 下一篇 »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标签: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