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全部文章/ 正文

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上 《大乘百法明门论》第五课-慈化文库

作者: admin  发布: 2018-03-02 分类:全部文章 阅读: 609次

上 《大乘百法明门论》第五课-慈化文库

大乘百法明门论 05
(上)
天亲菩萨 造
玄奘大师 译
宣讲主题:
善心所——精进、 惭、 愧

今天我们接着讲《大乘百法明门论》,对于前前所讲,尤其作为修行者而言,修心修心修自心,不是向外推求个什么,而是向内需要直接针对心的这种体性、业用有所了解,然后再更深一层通过入观的方式而真正知道它的本体,这是我们在大乘闻思修行上需要懂得的。
回顾前述心所之关要
在上一节课中讲了遍行心所是在一切心当中决定会有的,而且起则同起;而别境是针对不共的境,只有缘各类特别的境才会生起来。比如欲心所,只有遇到乐境才会生起欲。然后是胜解,需要遇到决定境,才能生起胜解。其他的别境心所留恋造句,亦复如是。关于这些方面我们还是需要对自己心上所发生的这些多观一观。
欲 心 所
比如我们修某个法门,修净土宗,如果懂得怎样驾驭欲心所,那当下的这个心就是希求、冀望的心,它会非常真实强大。往往我们对这个欲心所并不是很了解,而且对心所的这种状态,以及业用不是很清楚,虽然在我们自心的状态上确实经常有这个欲心所在发生,但是我们一是没有明观,再就是没有揭示它的真实的体性和业用,而且自己也从来不懂得去驾驭这样的心所,用在修习善法和修习解脱业上,当然我们的修行肯定会有一定的困难性。
如果我们要想生起真信、切愿当中的切愿,没有欲心所作为真正的辅助和驾驭,真正的切愿很难生起来;欲心所是依靠信心而生起的;而信心必须要知道实、德、能,知道这些殊胜的义利,才能真正发起殊胜的信心。
由了知功德而发起的信,当下和欲心所结合在一起,就是欲乐信。这完全是以一种喜乐心作为中间的关要。尤其我们自己对善法的功用、对安乐果的这种结果。比如,对极乐世界的一切我们了解得很清楚,那么当下这种欲乐信就会生起来。
胜 解
至于胜解,关键是内心当中是否有决定认可。我们常时闻思还需要结合在自心上,经常多观察,自己对什么法有胜解?在现实生活当中对什么事物有决定性的认可?是否拥有一些牢不可摧的不好的胜解呢?或者是对殊胜的实、德、能等相关的境界,尤其对这种真实义的境界,对佛法僧三宝有没有生起决定的胜解呢?
往往我们有一种铁定或者决定性的认可,在自己身上其实并非没发生。在很多时候我们对某一种事物的看法已经根深蒂固了,其实这种根深蒂固就是内心当中决定性的认可,这也就是一种胜解。那我们是不是对所学、所修的佛法也有这样根深蒂固的决定性的认可?你直接在印证的过程当中看一看,是不是不被其他的缘所引诱改转?这种业用发生了没有?我们需要在自心上用一用。
念 心 所
至于念心所千百度简谱 ,是对于过去曾经熏习的境界,自心能够真正明明朗朗地记忆不忘。像这样念的境界中,我们的正念有没有呢?我们所学的某一种法,能否记持呢?内心当中能不能不断地铭记不忘呢?尤其像一些三摩地的教言铭记不忘,那么它的业用就会让你发起三摩地的定的境界。
三 摩 地
三摩地,对于所观的这种境界,让自己的心可以专注不散。我们自己能不能针对自己心心念念的这种境界来观察,我们要是懂得这些,确实要修一些一心不乱,修一个等持三摩地,也不是特别难。关键就是我们自心的状态,如果能够用好铁血征途,我们在具体驾驭心的时候,念心所和三摩地心所,就很容易生起来。
有人认为,修禅定就进入到外在好像真有一个什么样的境界,进去就已经生起了定。其实是我们自己当下的心专注于所观境,不散乱,当下的这种状态就是心所的境界,依靠它就会产生智慧,所以说三摩地就变成了智慧的所依。这都是心所境界,并非心以外单独有一个什么定境。
慧 心 所
最后,别境心所的慧,也就是对于所观境能够简别和抉择。如果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去简别和抉择,那么当下的这种心就是慧心所,它的业用自然就会遣除疑惑等等。
比如说人无我、法无我的智慧,这种智慧在哪呢?你是不是针对所观境,用自己的心去简别,去抉择了呢?你当下正在简别、抉择的这个心其实就是慧心所。向外再怎么去寻求也寻求不到什么的。
实解层面上的提升
如果我们能够对自己当下心的每一个状态,比如我们现在通过一种方式,指出你当下的心就是欲心所,不要从心以外求个什么欲心所,不要认为好像自己的心跳入到一种什么境界就是欲心所,而是当下正在发起希求冀望的这个心。你自己通过一种特殊的方法知道:哦,原来这个就是!那就是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当下揭示了心所的这种境界,然后指导它的业用:哦,现在我需要怎么样的。马上就会很直观地对心所的境界有一种不共的认识。所以,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一般的表面的词句或者法相上,而是应该在闻思的基础上更深入,能够以实解的方式用到自己当下,这样,我们善知心相,来修更深层的大乘佛法,利益也就会非常大。
再者,直接针对每个心所的状态,怎样去运用、驾驭、实解,尤其针对心灵奥妙的探索上来讲,这里面有很多需要挖掘的内容。尤其是针对自己,这些心所依靠一种特殊的所缘境随便都可以生起,但是怎么样生起,生起的方式,生起的当下,你能不能认识它,和它怎么样发挥它的业用?关于这些方面,真的需要在修行的层面,尤其是实解的层面上做进一步的提升。
信 心 所
现在我们进入到善心所,善心所主要有十一个,前面我们针对信心所做了一些介绍7岁小猛男,信心所的体性其实就是对于实、德、能这三个方面生起真正的深忍、清净和乐欲。也就是说,我们对于诸法真实性的事相和理体要坚信不动摇,这样我们就会生起深忍信;你对善法的功德、殊胜的义利生起了信心,这就是清净信;对于世间出世间的善法的功能,它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作用,会得到什么样的善果,成就什么样的善道、胜道,对这方面发起了希欲,这就是欲乐信。
信为欲依,欲为勤依
确实我们对实、德、能三个方面需要真正知道它的功德,在信、欲、勤的前面,在知道实、德、能的殊胜性之后,通过明事理、知功德、知功能的方式,由此生起胜解信、欲乐信和清净信。
胜 解 信
如果真正要从实解的层面上来讲,比如我们针对某一种极乐世界的修法,极乐世界的色声香味,以及种种庄严功德成就,直接针对它的理体、妙用方面做介绍,佛的智慧和大悲到底是怎样的,然后让你一下就随入进去,通过实解的方式一下随入进去,原来是这样的!那么你就能够真正接受极乐世界的真实的理体的境界,自己一下就会感受得到。你当下对这种理体真实性的境界,一下就有了认识,心真正完全随顺于这种意义认可而不动摇的时候,其实你当下就已经生起了胜解信。
清 净 信
至于清净信和欲乐信方面亦复如是。比如对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大家直接在心灵上进行沟通,之后就发现:啊!原来三宝的功德是这样的!内心当中一下就生起了强大的欢喜之心,内心当中非常的清净,没有任何的烦恼、疑惑、染污,当下的心就是清净信。
欲 乐 信
像这样,如果是以实解的方式那当然是最好的了。尤其像欲乐信,针对某一种法的功用,要它必定按照这种方式怎么样得到殊胜的果,怎么样去成就圣道,你认识了这样的功用以后,尤其是这种殊胜的作用,你知道了这些殊胜性以后,就会发起希求行善,或者希求行法的欲乐,那么你当下的欲乐信就会生起。
所以,最好我们不能光是停留在法相名词的状态上,而是需要直接走到生活当中去,道友和道友在善知识面前,大家互相进行沟通,尤其是从实解的方面了解:哦!原来这个叫信心!
以前我们嘴上说的、心中想的这些是不是信心呢?也不能说一点信心没有,从自己的层面上来进行揭示的话,其实信心是一定要有发起的因缘的天天素材网。既然要有发起的因缘,目标就是为了能够生起这样的道源功德母的信心。你当下的实解的这种状态,必须要通过善巧的方式来发起你的这三种信心,然后把它的作用发挥出来——对治不信,那么我们对善法就会爱乐希求,这样才叫信心。
今天把前面的做了回顾江行无题,是想让大家不要仅停留在表面学知识的法相名词上,而要把这些学活了,用在自身上,不仅仅是表面用,而要以实解的方式,真正实修的方式来用,这样我们修行的目标就确定了。所以内在我们一定要修出这十一种心,能够利益自他的此生和来世,为什么不修这些善心所呢?
下面我们讲善心所的第二个方面:
二 精 进
二精进者,于断恶修善事中,勇猛强悍而为体性。对治懈怠,成满善事,而为业用。
精 进 的 体 性
二精进心所:在断恶行善方面,心勇猛、强悍为体性。
“精”就是精纯、无杂乱。“进”是修善法上不断上进。精进心的状态是勇悍无畏,“勇悍”就是内心勇猛进取,而无怯弱、畏惧。
所以,精进不是外在的行为上多做了多少,而是要具足这样一种心所的境界。既然是心所,就要从心上走,一旦生起了精进,一切行为自然都会被带动起来。我们常说修心修心修自心,精进心所当中的关要,我们应该要懂得运用。
如果我们能够从实解上,专门针对这种心的方式,直接针对自身上发生的这些,当下指出:这个状态就叫做精进。那么,以后我们在对照的时候就能够分清楚哪些是假精进,哪些是真精进,在善法上勇猛强悍,这才叫做精进。
精 进 的 违 品
如果积极造恶、非常投入地做非法行,这样百分之百是烦恼,这叫做懈怠心。
因为做非正法的事积极投入,那在做善法决定是消极懈怠。 我们应该反馈自心,对烦恼的这种状态到底能不能看清楚,把它抛掉。那么我们对自己消极懈怠的这种状态会不会有认识呢?对这种狂热的烦恼病态,很多人“身在病中不知病”,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懈怠烦恼。人们通宵达旦地打麻将、狂歌劲舞,连续几个小时在网上放逸、散乱,这些都在猛烈地造生死业或恶趣业,实际上已经落入非常严重的懈怠中。
精 进 的 作 用
一是能对治懈怠;二是能完成善事。
在这两种作用下,一切非善法我们自然就都不会做,不愿意去做了。善事方面,我们就完全能够完成。
精进和懈怠势如水火,发起了精进心,当时就能对治懈怠。我们不精进,喜欢依止不良的心态,其实就在一念之间。一念之间能够真正把这种心态扭转过来,确实,凡是闻思修、行善,你都能够真正地完成的,而稍稍放松警觉,放任懈怠,它就会不断地现行和增长,严重地损坏精进心。
我们如果能以实解的方式,直接针对自身的问题进行观察就非常好,尤其针对自身上的懈纳西三部曲怠,把它对治掉,然后以非常善妙的精进的方式让自己一下发生天壤之别的改变,从此以后命运的黑夜,你会有一种改变人生的不一样的感受。
三 惭
三惭者,依于自身及法,生于尊贵增上,由斯崇尚敬重贤善,羞耻过恶而不敢为,以为体性。别则对治无惭,通则息诸恶行以为业用。
惭 的 体 性
世间人很笼统地认为惭愧是一个,其实,惭和愧是两种心所。
“惭”的体性:以尊重自身或尊重教法的增上力,崇尚、敬重贤善的行为,羞耻过恶而不敢做。
这就属于我们自己当下的心所的境界,我们自己能够尊重教法,并且自尊自重,这样的心力增上才会生惭耻心。世人以道德观念知道杀、盗、淫是卑鄙、可耻的事,自己愿意做一个高尚的人,耻于造罪,不屑于恶行,这就是具有惭耻心理。
尊重自身的自我提醒
以这样自尊的心,会常常提醒自己:我是已经发了菩提心的人,曾经誓愿要利益一切众生,怎么能做伤害众生的事呢?我是受了清净戒律的人,怎么能做破戒的事呢?……常常这样想,就会崇尚贤善的行为,以造恶为耻辱,不愿意为非作歹。
现在人非常缺这些,对于我们初学者,应该好好观一观,尤其将学过的一些殊胜的因果法用在自身上的时候,很多不能做的都不敢做,很多不能发生的行为不敢让它发生。
尊重教法的反观
出于尊重教法会想:我已经听闻法理,知道这样的心是烦恼膳食营养与健康论文,做这种事是造生死业因,怎么还敢放逸而随心所欲呢?我已经知道奢侈浪费会消减自己的福报,而大量的消福又会折尽自己的寿命,怎么敢不节俭呢?我已经知道我执是轮回的根本,不能包装自我、表现自我,扩散这像癌细胞一样的行为,怎么能那样放肆呢?……
像这样出于尊重教法的一股力量,使得心里崇尚如法的行为,以违背教法为耻,不敢造恶,这也是惭耻的善心。
惭 的 作 用
惭心所的作用有通、别两种。
一、以耻于造恶的心理九鼎迷踪,能约束自己不去造恶,就能止息各种恶行,这是它的共通作用。
二、以尊重自身和法,崇尚贤善行为的心理,能对治无有惭耻、敢做下劣行为的心理,这是惭心所的特别作用。
想起以前我们年轻的时候,感觉这方面有一些因缘,在一些善知识的指引下,确实曾经运用过惭心所。惭心所一生起来,马上就会回馈自身,就会觉得这个做得不好,那个做得不好。哪天晚上睡着了演艺链,这种惭心所种子的力量好像一下惊醒了:今天我白天哪个地方肯定是没做好,不对啊!我自己一些行为不如法,不行不行!自己马上就起来去扫厕所、擦佛像、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晚上都睡不着觉,就想积累资粮、忏悔业障。
当然如果有善知识指点,你有这样的状态确实特别得好,尤其针对自身和法,对贤善的行为特别崇尚,就能对治没有惭耻心和喜欢做下劣行为的心理,愿意远离造恶的心理,所以就有约束,不去造恶,止息各种恶行,乃至于举心动念、说错话等。
常常反馈自心,比如今天对哪个道友说错话了,自己哪个方面可能没有正知正念了,哪些没有按善知识说的去做了,自己有些不对了……自己这种惭心所一生起来,马上就跑去做各种各样积累资粮、忏悔业障的事情。在这我们只是理论上讲一讲,去用的时候,你要真真实实地依靠实解的方式,对自己心的状态有了解,然后通过修心的方式来生起这样的一颗心。这以上对惭心所的状态做了介绍,下面讲第四个方面就是愧心所。

四 愧
四愧者,依于世间他人诃厌增上,轻拒暴恶,由此羞耻过罪而不敢为,以为体性。别则对治无愧,通亦息诸恶行,以为业用。
愧 的 体 性
愧心所:依靠世间舆论呵责、唾弃的影响力,自己心里蔑视、拒绝暴恶的恶事。这样以畏惧世出世间圣贤等呵弃的力量,羞耻罪恶而不敢做,就是愧的体性。
我们修更深的修法时,比如我们修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天眼可以照知,天耳可以听见,他心通可知我的一切想法,我的身语意三门清清楚楚的尽在他老人家全面了解下,那还敢不敢做恶呢?如果真的相信,你不敢做,这种影响力真的很大,这就是愧心所。
我们如果以实解的方式,通过一种善巧,一下就非常畏惧世出世间圣贤的呵斥,这种心的力量一生起,这就叫愧心。那我们真的就不一样了,我们自己身上也发生过,只不过有时候自己不太清楚而已,或者当时发生了,过去了就算了,我们要是能够明白这些,那这个愧心所在我们的修心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那些罪恶自己根本就不敢再去做了。
“轻拒”表示两个不同状态,“轻”就是心里鄙视造恶的行为,“拒”是拒绝恶行机战j攻略。
比如,看不起吃喝玩乐虚度光阴,心里不愿意这么做,这就叫“轻拒”。鄙视欺世盗名、损人利己、杀盗淫等的恶行,拒绝加入非法行列,由这样的心态羞耻造恶、不愿造罪就是“有愧”。
有时候我们凡夫人就像《地藏经》当中所说的一样,“南阎浮提众生......无非是罪无非是业”,就是举手投足之间无非是罪无非是业,要是愧心所在心中真正生起来,不是说自己就不造罪、不造业了,而是有了这些,自己修心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一切不良的自己鄙视的恶行就会被拒绝。
依于世间他人诃厌增上
产生愧心所的前提是“依于世间他人诃厌增上”,就是对舆论公德指责、厌弃的事物,自己以“诃厌”的作用力,觉得那确实很不道德,而生愧心。心理状态是:如果我做这些事,父母师长不高兴,正直的人看不起我,众人一定会谴责,我会被人唾弃,还有什么脸活在世上?所以我不能那么做。或者,佛菩萨、护法神都不喜欢造恶的人,如果我这样做,他们肯定会斥责我,造这样的罪业,不但无法成就,而且一定会堕落。由于特别害怕谴责、害怕失掉名誉而不敢造恶。
这就是愧心所的心理状态,自己害怕愧对父母师长,因为他们有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自己特别害怕被他们遗弃,佛菩萨、护法神,有神通、有功德者,你害怕被他们斥责,害怕不被他们摄受,害怕自己堕落,这种外在的力量非常强大,羞耻、罪恶的事自己根本就不敢做。
在现实中,这方面需要大家互相沟通,针对自身的境界来发生愧心所的善心。以前经常给道友们讲,修行断治没有惭愧之心根本没办法修,确实很难;如果有了惭愧,而你自己又有前面讲的信心和精进,那断恶行善的力量就真的不可思议了。
愧 的 作 用
愧的作用也有通、别两种。
一、共通的作用:心里有愧就会停止不好的行为。
二、特别的作用:对治无愧,就是能对治造恶无羞耻、不脸红,不怕舆论谴责的“无愧”心幼年记事簿。
如果做各种恶行时,毫无羞耻感,那就会无恶不造,人变得禽兽不如。相反,愧的心理一生起,当下就能消除无愧。
修止恶行善的殊胜断治
我们讲的这些心所法非常重要。尤其是信心、精进、惭愧,在修止恶行善的断治修法上,要是没有通达这些心所,赵雷画不懂得怎样去好好地驾驭,对自己的损失会非常大。
很多道友说现在要修断治,只有通过修断治,才能像奔公甲尊者那样好好地和烦恼作对,和恶心作对。其实你对这些修心的心所的状态,你对信心、精进,对善法的力用、功能,对三宝的功德都生不起强大的信心,又不懂得怎么样勇悍地发挥自己心的力量,那你对于恶的方面,怎么通过惭心所和愧心所来止恶行善呢?
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些要点,在自己的身上真正地驾驭和运用,否则这种断治,你根本就不懂得怎么样去用。有些人说:我现在就学了这种因果的道理,哪些是恶的,哪些是善的,十善十恶,这些是怎么样的……你光是从相上去用,而真正运心的要点你不懂,比如你对这种因果法能不能生起信心?生起了信心以后你怎么样真正去止恶行善?你有没有一种勇悍的心态?真正面对恶的境界的时候,你在惭的方面怎么样自尊自重?在愧的方面,你怎么发起害怕这些世出世间的圣人等唾弃的力量?针对这些方面能掌握和运用了,我们止恶行善的力量才会发生起来。
所以这些心所真的很重要,就是善知心相,知道了这样一种状态要真心去修的。

讲研思考题:
阐明精进、惭、愧的体性以及业用。

慈化文库
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 »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标签: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