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全部文章/ 正文

网页网游三苏祠内拜文豪-永远的华西

作者: admin  发布: 2017-04-18 分类:全部文章 阅读: 738次

三苏祠内拜文豪-永远的华西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泱泱中国,巍巍华夏性的厉鬼,五千年文明灿烂辉煌。古今往来,中国名垂青史的文人不计其数。苏轼,是一颗最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国文学艺术的星空!他才华盖世,诗文书画千古绝唱,更重要的是他完美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文人。他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他那特立独行的人格,狂放不羁的个性,以及无人企及的艺术成就,让无数人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坎坷不平,因才华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他为国除弊,为民分忧,却屡遭贬谪网页网游,曾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但被贬黄州后,他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虽然他一生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但他以超然豁达的心境,不为命运多舛所累,没有因此而悲悲切切徐谟佳,怨天忧人,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寻找生活的乐趣与诗意。他有着太丰富的情感,无论是思亲、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是心情畅快或心情苦闷,他笔下流淌出的文字都无不感天动地,惊世骇俗。正是由于他有这种人格魅力,才使他的一生才华横溢,成为一代大文豪。有人说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大川、如若中秋月下饮酒、如若怀念亲人,其感怀之作恐怕无人能超过苏轼。他笔下的山水明月极俱韵味与传神,思亲之情无不摧人泪下!写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前列平胶囊。”写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明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悼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环尾狐猴。”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宋文“欧苏”;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宋诗“苏黄”;他的书法,并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流派之一;他的画,开创了自成一统的湖州画派;特别是他的词,豪放、旷达又婉约,与辛弃疾并称为宋词“苏辛”,使词成为一种与诗一样流芳百世的文学体裁。
苏轼的父亲苏洵,不仅精通“六经”百家之说,而且下笔就能写出千字的好文章,公元1056年,他带着儿子轼、辙赴京应考,将其所作《权书》、《衡论》、《机策》等二十二篇文章,呈献给翰林院中威汗蒸房,深得翰林学士欧阳修和宰相韩琦的称赏,并上奏皇帝,被任命为霸州文安县主簿,是宋代的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兄弟苏辙,十九岁时与兄同登进士,他学识渊博,著作颇多,有《栾城集》、《栾城续集》、《栾城后集》等。丁秋星 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同列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之最。三苏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学遗产孙寒泊,成为后世尊崇的人物。三苏父子是四川眉山人,他们的故居三苏祠一直是文人墨客和民众拜祭圣贤之地,里面保存了一些历史文物真迹,是一个值得去游览欣赏的好地方。

前几天休假,我和家人专程去眉山市拜谒了三苏祠。第一天,入住眉山东湖饭店。
这里真不愧是三苏故里,刚进宾馆,就喜欢上了大厅一副巨型木刻,上书的是苏轼的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是苏轼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苏轼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写得情深意切,极富浪漫色彩,特别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被世人公认为千古绝句。
三苏祠曾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由明代洪武元年改宅为祠。整座建筑红墙环抱,是一座富有四川特色的古典式园林庭院。门楣上悬挂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三苏祠”三个金色大字。檐柱上对联为“克绍箕裘一代文章三苏父子;堪称楷模千秋万代永馨香”,为辽东人姜书阁撰书。
门柱支联为“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为已故川大国学院院长,著名教授向楚撰文,四川省文史馆副馆长刘孟伉手书。


进入大门,右边有一棵号称“眉州第一树”的黄葛树。


正面两边是300多年的银杏树,如今已是郁郁葱葱。
三苏祠门口,前厅上方悬挂“文献一家”巨匾,是对三苏父子在文学上巨大成就的肯定。门联是“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此联很符合“三苏”在中国历史文坛上的地位。是清代张鹏翮所题。(苏氏三父子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其中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最为有名,而被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正殿堂。又名飨殿,是祭祀三苏的,殿内有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塑像。苏洵像中间悬挂一匾“养气”。中匾为“是父是子”,左为“文峰鼎峙”,右为“文章气节”。将三苏父子的关系和文章风釆写的惟妙惟肖。拜谒正殿堂,就好像走访苏府、拜谒文豪,令人顿有超脱时代、回溯往古之感。





大殿后是啟贤堂。啟贤堂原是苏家供奉祖先、神位的祭堂,现在是苏氏父子的文物陈列室。
堂内存有东坡先生的书法影印手迹和珍贵碑文的拓本。苏轼书法,被认为北宋书法之首。他先学王羲之,后学颜真卿,集众家之长,自成一体,"端庄又秀丽,刚健含婀娜。"宋代大书法家有四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居首位阳高天气预报,观赏之中,不由让人沉醉于一代文豪之翰墨馨香里。

这是著名的木假山堂。木假山是苏家的故物,苏洵写的《木假山记》为名篇,是对父子三人人格和气质的赞美。由于对三苏的崇拜,因之后代文人墨客多咏怀木假山。木假山原物由三苏进京时带走,现在的木假山是清道光眉山书院主讲李梦莲先生设置的,距今己 160余年。



这是木假山堂旁的瑞莲池,三苏故居原来就有池塘,改宅为祠后,将池凿为东、西二池。相传苏洵手植莲花于池中,时值苏轼兄弟进士及第,池中莲开并蒂,为祥瑞之兆,故将池塘命名为瑞莲池。如今池水清清,荷舞罗裙,锦鲤游移。由池水将绿洲亭、抱月亭、云屿楼连成一组园林。

苏轼当年曾写过一首《浣溪沙·荷花》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画楼南畔夕阳和。
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且来花里听笙歌。
诗人若在天有知,看到自己的故居如今也是荷满池塘,不知又会吟诵出多少美好的诗篇。

庭园内荷池相通,绿水萦绕,小桥频架,曲径通幽,来凤轩掩映在翠竹浓荫之中。来凤轩原既是苏轼兄弟青少年时期的寝室堂,又是其读书房。苏洵为勉励苏轼兄弟二个勤学上进,博学多才,将它取名为“来风轩”。嘉佑二年(1057)苏轼兄弟二人同榜考中进士后,名震京师汪清生活网。诗人梅尧臣于嘉佑三年(1058)写了《题老人泉寄苏明允》诗,诗中有“日月不知老,家有雏凤凰;百鸟戢羽翼,不敢呈文章。”的诗句。他热情称赞苏洵家中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年少博学,进士及第,声震天下,犹如两只神奇的“雏凤凰”。后人以此便将“来风轩”改为“来凤轩”。

木假山堂的右前方是云屿楼。因有三分水,二分竹,故文有“岛居”之称。此楼面临大池,万竿绿竹掩映。前有石砌雕栏围成的无水方池平庄吧,置有奇花异草的盆景,游人到此长耳定光仙,甚觉别有天地。

沿庭园西去是披风榭,披风榭的建筑造型独特,飞檐冲天,座南朝北奠柏。据史料记载,诗人陆游来眉州,曾游环湖,登披风榭,瞻仰东坡遗像,写下《眉州披风榭拜东坡遗像》诗作。


这是由四川著名雕塑家赵树同塑的苏东坡盘陀塑像。只见溪畔石上,东坡先生斜倚散坐,头带学士帽,胸前长髯自然飘逸,神情悠远而略带沉思。一个豪迈洒脱、一代文风大师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静静地凝视着东坡先生塑像,真想穿过时空隧道,膜拜于先生足下,聆听他那豪放的千古绝唱!



连鳌山石刻,是苏轼十七岁时的大笔书法,“连鳌山”三字原迹在东坡区广济乡连鳌村,是苏轼十七岁时与弟苏辙,好友家定国、家安国、家勤国三兄弟同游连鳌山时所书。连鳌山本有同登榜首之意,巧的的东坡手书连鳌山之后的第四年,苏轼、苏辙与家氏三兄弟果然同科中进士,同占鳌头。明代《蜀中名胜记载》,“连鳌山”三字雄劲飞动,大如屋宇。“连“字长3.15米,宽3.2米;“鳌”字长3.5米,宽3.2米;“山”字长3.2米,宽3米仙凡劫。

跨拱桥,过小渠,见一亭建在三水汇集的圆池中央,名曰鱼亭。近处有一块八角小池,名曰洗砚池,相传为东坡兄弟青少年时期写字、作画、为诗、为文后洗砚的小水塘。

苏宅古井是三苏父子一家生活饮用的水井,是苏家留下的唯一遗迹,距今一千多年。


洗砚池再往西,是三苏祠西园恶女从良。西园的主要建筑有式苏轩、景苏楼、南堂和疏竹轩。
式苏轩为一组仿清式建筑,门上悬挂赵朴初补书匾:“式苏轩”。现这里经常举办画展。

西园是三苏祠的主要园林区,这里竹茂梅开,莲桂飘香。苏轼喜欢竹端粒学说,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都是世人熟知喜爱的。
《於潜僧绿筠轩》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定风波》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打工情歌,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绘画也享有盛名,善画竹木奇石之类,他提出绘画理论游尚网,如胸有成竹、贵在神似,诗画本一律等。他的画流传至今比较可靠的有两幅,一幅是《枯木竹石图》,一幅是《潇湘竹石图》(该图为邓拓在市场上收集,以高价购之,后交故宫博物馆收藏)。

西园亭台古朴,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水木清华。




三苏祠中有一海棠园,此时已过了海棠花开的季节,一株株的海棠树上结满了海棠果。苏轼很喜欢海棠花,他曾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赞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瑞莲池东面为东园,最早是清代眉州的古考棚旧址,现在改建为碑廊。东园建筑为仿清代建筑,主体建筑由晚香堂、四个碑亭和回廊构成。晚香堂居东园北端,为一楼一底仿清歇山式建筑,陈列着三苏祠馆藏精品文物及宋、元、明、清苏轼诗文集缮本、拓本。该楼据明代陈继儒刻苏轼墨迹拓本名《晚香堂苏帖》而得名。


碑廊由五座亭与廊构成“n”字形。东廊有碑亭、醉翁亭,西廊有碑亭、丰乐亭,南廊有表忠观亭,亭与廊嵌苏轼墨迹碑约80通、眉山历史文物碑50多通。其中著名的碑刻有“三绝碑”、“表忠观”、“醉翁亭”和“丰乐亭”等。




碑亭里还有一块碑也非常著名,这就是东坡盘陀画像碑,因为上面刻有苏东坡的真容。据说,当时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少游、张耒、晁补之等人都在京任职,平时经常聚会,而苏轼又出任在外,就由苏轼好友、北宋著名画家李伯时根据苏东坡的真实模样画了一幅东坡像,聚时挂起来,表示在座。李伯时把苏东坡画成道士,坐于水中大石之上。后来黄庭坚在上面题赞词:“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辙也题词:“人曰吾兄,我曰吾师。”明代洪武二十九年(1396),有人将此画并上面的题词镌刻成石碑,这就是东坡盘陀画像碑,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苏东坡的真容。

徜徉于三苏祠庭院,是一种极为惬意的享受,独特的环境氛围使人遐想连篇,好像看见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在曲径通幽的亭台楼榭中缓缓而行,又好似在水岸边父子三人吟词作赋……走出三苏词,回望门楣上的“三苏祠”,让人深深感受着中国古老文化的内蕴和传承至今的风采。三苏父子尤其是苏轼,才华横溢,雄视古今,不愧为中国大文豪!

作者简介
常华远,女,1980年毕业于原四川医学院医学系76级,毕业后留院在华西医院麻醉科工作,副主任医师。
文字编辑:幽兰
责任编辑:青春小岛
联系邮箱:yydhx@qq.com


« 上一篇 下一篇 »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标签: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