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全部文章/ 正文

生活随笔三国惊天秘密之关兴张苞之死-趣闻解密

作者: admin  发布: 2018-02-24 分类:全部文章 阅读: 759次

三国惊天秘密之关兴张苞之死-趣闻解密
|揭秘三国|三国惊天秘密之关兴张苞之死

东汉末年诸侯混战结束,遂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一时半会儿,谁也吃不了谁。李建群三国的重臣和名将们功成名就之后,难免就开始享乐起来,不是妻妾成群,就是子女众多,孩子们喜欢文的,就吟风弄月,好武的,就舞枪弄棒,反正朝廷有的是官位和军衔等着授给他们。官二代们,想打仗的就去凉州和淮南比划比划,想争权的也可以随便选自己喜欢的皇子去拥立,总而言之,父辈挣下的功勋可以福荫几代人,官二代们也过着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所以官二代中的长兄夭折的情况简直是凤毛麟角,死因不明的更是天方夜谭。
一、官二代长子不明原因夭折的属于凤毛麟角
开国帝王的皇子们常夭折属于特殊情况,似乎不在官二代的讨论之列,但为了探秘的需要,列入讨论范围。
1、帝王皇子常夭折。魏武帝曹操以二十五个儿子的绝对数傲视群雄极品御用闲人,其中曹丕和曹植在文学方面颇有建树,曹彰北伐鲜卑鸿均老祖,曹冲肆意称象,均为一时人杰,但是曹操儿子早死的也很多,未成年死亡的有曹铄等八人,未满二十岁死亡的有曹冲、曹整、曹均三人,曹家夺嫡之争的惨烈是闻名国史的,以曹彰和曹冲的神秘离奇死亡就足以让我们对曹家众子夭折的原因产生无边的遐想;东吴孙氏家族也甚是兴旺,武将和权臣辈出,其中有几名早死者,大都交代清楚了原因,如孙权堂哥平南将军孙辅(孙坚孪生哥哥孙羌之子)暗通曹操被圈禁致死,孙权大弟丹阳太守孙翊二十岁时被部下所杀,唯一没有交代清楚死因的是孙权小弟孙匡,孙匡二十余岁死亡之前,竟然一直不为东吴政权所用(举孝廉茂才,未试用,卒,时年二十馀《吴书宗室传》),要知道孙氏家族一贯出悍将,且大多二十岁左右时已经成为手握兵权的地方大员。孙匡的儿子长水校尉孙泰跟随孙权围攻合肥新城时,被流失射死,孙泰的儿子孙秀在东吴末期时晋升为前将军,但因被孙皓猜忌,叛投西晋,成为晋朝的骠骑将军。孙权的七个儿子争斗也异常惨烈,太子孙登憋屈地只活到三十三岁,孙登的两个儿子很早就夭折(弟和有宠於权,登亲敬,待之如兄我本纯良,常有欲让之心《孙登传引吴书》),次子孙虑在恐惧中只活到二十岁,第二任太子孙和被贬到长沙,鲁王孙霸被赐死。
2、名将二代夭折且原因不明的属于凤毛麟角。诸夏侯曹家都人丁兴旺,长子们均健康成长并雄霸朝野和军方;五子良将后裔中,乐綝官至扬州刺史,倒霉鬼于禁长子于圭嗣爵益寿亭侯,张郃四个儿子封侯,徐晃长子徐霸袭爵县侯阳平侯,只有张辽长子张虎挂衔偏将军时就死亡有点不正常。曹魏七大文官重臣中,老狐狸贾诩、钟繇、华歆、王朗和司马懿的二代们均活的甚为滋润,倒霉的只有耿直的荀彧、荀攸叔侄,荀彧长子荀恽和荀攸长子荀缉均早亡,如果说他俩的早亡和父辈被曹操逼死没有一点关系,恐怕也是没有人信的,因为长期生活在忧郁和恐惧中必然导致短命,荀恽是典型的被曹丕吓死(初力证武道,文帝与平原侯植并有拟论,文帝曲礼事彧。及彧卒,恽又与植善,而与夏侯尚不穆,文帝深恨恽。恽早卒《荀彧传》;长子缉,有攸风,早没《荀攸传》),钟繇的长子钟毓见到称帝后的曹丕时也是受过相当惊吓的(战战惶惶,汗出如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十一》);
再看东吴的四大名将,第一将周瑜有两子,长子周循娶了孙权的女儿,官拜骑都尉,很有周瑜的风采,不幸早死。次子周胤,娶的也是孙氏家族的女子色后戏冷皇,官拜兴业都尉,爵封都乡侯,领一千兵,屯驻荆州的公安城,这本来是很有前途的官二代,竟然犯了罪被发配到庐陵郡,什么罪名呢?放纵情欲以至于犯罪(至纵情欲,招速罪辟),具体是什么行为,聚众淫乱?强奸贵妇?不得而知,显然是个纨绔子弟;第二将鲁肃只有一个遗腹子鲁淑萧瑶,很有才干,最后官至夏口都督,爵封都亭侯,假节挂昭武将军衔;第三将吕蒙之子吕霸正常袭爵;第四将陆逊的长子陆延早夭,次子陆抗成为东吴末代名将。东吴其他名臣子弟如张昭长子张承、顾雍长子顾邵(32岁死在太守任上)、诸葛瑾长子诸葛恪均正常成年。
小结:帝王家庭因涉及争夺帝位,后宫妃子手段叵测,皇子幼年乃至少年时期非正常死亡率高比较好理解。勋臣名将家庭固然也存在嫡庶之争,但烈度远低于帝王家,何况三国时代,官二代中的庶子和非长子建功立业的机会很多,官员们也有钱融洽正妻和美妾之间的关系,因此官宦家庭嫡庶之争远远不会到你死我活的程度,即便是有个别长子不幸夭折,也有次子等人继承父辈的事业,成为朝廷重臣,默默无名基本不可能,如此说来曹魏和东吴重臣中,只有张辽、周瑜和陆逊的长子早亡略显不正常,从周瑜次子的行为以及东吴官二代淫乱事件频发的情况来判断,周循刚成年不久即死亡有可能是纵欲导致。另外荀彧和周瑜、陆逊三人还存在和帝王联姻的特殊之处,荀彧、周瑜和帝王是儿女亲家,陆逊娶的是孙策的女儿,陆逊的长子是否孙策女儿所生?陆逊在娶孙策女儿之前有没有妻妾?孙家的女子好舞刀弄枪比较强势,如果陆延之早死是源自于庶长子的原因,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也就是说曹魏和东吴的重臣名将之子早死的疟疾宣传日,原因基本清楚,那么蜀汉几个著名的官二代早亡是什么原因呢?
二、蜀汉重臣二代早亡者比例不正常
蜀汉重臣中有好几个长子早亡的,第一个是诸葛亮长子诸葛乔(诸葛瑾次子过继)在建兴六年,蜀汉准备大举北伐时死了,时官拜驸马都尉,享年仅二十五岁。诸葛乔家的意外还没有完,诸葛乔唯一的儿子诸葛攀官至护军,挂衔翊武将军时也死了,具体死亡年龄不得而知,正史使用的词语是“亦早卒”,推测二十到三十之间,因为翊武将军衔授予一个不满二十岁的人在蜀汉政权里是不符合常理的普丽吉。
第二个是关羽的长子关兴(关平疑似收养),官拜大内总管(侍中)和中监军时,突然死亡,享年二十三到二十四岁(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关羽传》),关兴的嫡长子关统,娶公主为妻,官至虎贲中郎将时也死了,竟然没有后人,爵位由关兴的庶子关彝继承,关统死亡时的岁数也不会有多大,因为蜀汉后期战事已经没有关家的声音了。第三个是张飞的长子张苞,正史只有五个字:“长子苞,早夭”。再也没有其他内容了,并且极为罕见地使用了“早夭”这个词,让人误以为未成年死亡土星模拟器,但实际上张苞有一个儿子张遵,最后官至尚书,成为蜀汉第六代领导集体成员之一,并随同太子党领袖诸葛瞻一同防御邓艾的奇袭,和大家一同战死于绵竹。
第四个是黄忠的儿子黄叙,早早去世,黄家竟然从此绝了后(子叙,早没,无后《黄忠传》)。马超就不用说了,败亡时,已是孤家寡人,投奔蜀汉后又成了家,只有一个女儿,嫁与刘禅兄弟安平王刘理。
蜀汉早期五大名将和三大谋士的后代中,竟然在和平环境下多达四人的长子早亡(赵云长子赵统,庞统长子庞林,法正长子法邈均正常成长)。建兴年间,益州也没有爆发大规模瘟疫的记载,蜀汉高层一贯清廉,刘备乐于清心寡欲,刘禅意欲突破后宫编制的淫欲也被成功遏制,再加上蜀汉连年备战,可以说官二代们没有机会形成奢靡的生活风气。因此诸葛、关羽、张飞和黄忠的长子均早亡就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如果刨除张苞是张飞酗酒后得子折寿和黄叙是意外病亡的话,那么诸葛和关羽两人之长子过早的集中在一段时间里同时死亡仍然不是一件符合生活逻辑的事情。
三、罗贯中让关兴张苞征战四方才是符合政治逻辑的延伸
老罗实在不能忍受蜀汉五虎上将的后代们居然不是消失了就是默默无闻,决定让关兴和张苞起死回生,授予关兴龙骧将军衔,张苞虎威将军衔,并让二人效仿父辈结拜为兄弟,兄弟俩在随后的重大军事行动中大放异彩,先是跟随刘备大举伐吴,关兴亲手斩了杀父仇人潘璋,夺回青龙偃月刀,张苞救了老将黄忠;其次,兄弟俩又跟随诸葛北伐,击败曹魏名将郭淮和孙礼,打得魏将弃马爬山而逃。为了符合演义在大事纪上依托正史的原则,最后老罗安排张苞在第二次北伐中骤马急追郭淮时不幸连人带马跌入涧中,头破受伤,送回成都养病期间去世;关兴一直坚持和姜维、王平等将战斗到最后一次北伐前,才被病逝。这样处理让魏蜀吴三国的名将之后们相互之间产生了历史小说人物布局上的平衡美学,曹魏的张虎和乐綝也出奇的活跃。反倒是赵云的两个儿子,老罗处理的令人遗憾,赵云去世时,赵统和赵广来诸葛处报信,诸葛痛哭流涕之余让兄弟俩去成都报丧,刘禅缅怀赵云功绩封赵统为虎贲中郎将,赵广为牙门将军,这两个官职倒是和正史相符,但后面的事就让人大跌眼镜了,后主令二人去给赵云守坟就结束了,蜀汉后期三十年的战事再也没有他俩的事了,根本没有提姜维在最后一战的沓中突围中,赵广舍命断后的英雄事迹,老罗忽视了五虎将中唯一正常成长的赵云两子。
四、陈寿布下了两大破案线索
陈寿在记载蜀汉历史时,有意掩盖了很多真相,但是均留有草蛇灰线,作注者裴松之破案的手法有两种,一是引用其他史书证据,如:曹操杀吕伯奢案、逼反马超案、刘表装傻案、胡济失约案、邓艾平反案等;二是直接辨析的,如:袁氏豪门谋逆案、贾诩拯救汉室案、曹操猜忌张辽案等。实在明显或者陈寿不愿意说破的谜案,裴松之也很配合李疑尚义,不予点明,如:衣带诏案、马谡逃亡案、魏延冤死案、钟会叛乱案、刘备借荆州案、孙权嫁妹案等。那么关兴张苞死亡案就属于陈寿不愿意说,裴松之也不点破的第三类谜案,是不是一点线索都没有?不,陈寿还是故意布下了两大明显的错误让后人来破案:
1、用“早夭”的说法隐匿张苞死亡时间。夭折者,一般指未成年死亡。张苞已婚,并育有一子,这种情况下死亡的,应使用描述黄叙、诸葛乔、荀恽和荀缉的“早卒”或者“早没”,真正的未成年早夭是陆逊的长子(逊长子延早夭《陆逊传》)。为什么张苞之死要说成早夭?难道张苞十六岁结婚,十七岁就死了,孩子甚至都是遗腹子?鲁肃的传记很正常的记载了儿子是遗腹子。这个矛盾的“早夭”是暗示张苞属于非正常死亡吗?
2、故意搞错诸葛乔死亡时间。“拜为驸马都尉,随亮至汉中。年二十五,建兴元年卒《诸葛亮传》”明确地说诸葛乔死于建兴元年,但是又说诸葛乔随同诸葛亮一起到汉中前线,这个错误就很离谱了螺丝刀鸡尾酒,因为诸葛亮首次去汉中的时间是建兴五年的春天(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后主传》)。有没有可能把“六”字误记为“元”字呢?出版者为了慎重起见,没有直接改动,而是在元字后边标注了“六”字。在《曹操,不恶心死你我就不姓陈》一贴中已经讨论了类似的时间错误,陈寿将魏明帝曹睿的临终年龄故意记作三十六岁(实际是三十三岁)。陈寿是真的误记诸葛乔的死亡时间了吗?不会,因为裴松之很神奇的引用了一封信的内容,这封信是诸葛亮写给兄长诸葛瑾的,亮与兄瑾书曰:“乔本当还成都,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今使乔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於谷中。”书在亮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本来准备让诸葛乔来一趟汉中就回成都,但现在因为准备北伐,众将的子弟们都在做后勤运输工作,我考虑只有让诸葛乔和大家一起到基层锻炼才是培养他的正确方式。就让诸葛乔统领五六百士兵,和众将子弟们一起在山谷中负责运输”,这段话富含大量的信息,不但明确了诸葛乔的大致死亡时间,更暴露了诸葛乔生前从事的工作,为什么陈寿隐瞒了这个史实?《诸葛亮集》是谁编撰的?不是别人,正是陈寿本人!陈寿在晋朝任职专业史官著作郎时,应两位重臣中书监(以侍中身份担任)县侯荀勖和中书令和峤的要求编撰了总计二十四篇的《诸葛亮集》(臣寿等言:臣前在著作郎,侍中领中书监济北侯臣荀勖、中书令关内侯臣和峤奏,使臣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文集收录了诸葛亮写给孙权、诸葛瑾和孟达等人的信件。这段话包含了三个信息:
A、众将子弟都有谁合欢堂?无非就是涿郡系、徐州系、荆襄系、南阳系和东州系的子弟,建兴六年的第一次北伐,正当年的将领是南阳系和东州系,子弟均成年的是涿郡系和徐州系。大量细致的运输备战工作需不需要涿郡元老系子弟做出表率作用?此时的中监军关兴、官职不详的张苞、虎贲中郎将赵统和糜威(糜竺之子)都在忙什么?
B、“谷中”是指哪里?军粮以及军用物资的运输当然是从成都平原运往汉中前线,这个谷中必然指剑阁关附近的栈道,阳平关附近除外(阳平关的物资应从南郑县转运,不会走剑阁到阳平关的山路)。
C、诸葛乔死亡时间为什么是建兴六年呢?建兴五年,诸葛乔随同父亲和大军北驻汉中,然后诸葛乔就转而参与后勤运输工作了,生活随笔第一次北伐是在建兴六年春天,也就是说诸葛乔死亡的具体时间就在建兴五年夏到建兴六年春之间,即诸葛乔刚负责转运工作没几个月就死了,而陈寿提到诸葛乔去汉中,却刻意隐瞒驸马都尉诸葛乔在山谷中负责军资运输工作。

« 上一篇 下一篇 »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标签: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文章归档